世纪中文云讲堂·名家讲坛丨徐建委:气候、政治与西汉学术思想之变迁

发布者:学院2发布时间:2023-02-15浏览次数:154

202329,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世纪中文云讲堂·名家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学院教授、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建委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气候、政治与西汉学术思想之变迁”的精彩报告。讲座由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校内外200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徐老师以“为什么要关心气候?”这个问题引出讲座的内容,他指出,对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需要相对宽广的视野,跨学科的思维,由此或许会使研究面貌焕然一新。比如探讨自然科学中的气候问题,或许可以为西汉学术思想的变迁提供全新的认识。随之,他对此次报告的基本假设前提作了三点说明:1.在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会直接影响学术和思想走向,是构造学术和思想和决定性力量。2.王朝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文化的特征。3.农业文明的危机中,气候危机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

接着,徐老师为诸位师生介绍了国内外19世纪末至今对于气候与文明的关系研究,包括20世纪五十年代耶鲁大学的埃尔斯沃斯·亨廷顿,中国学者竺可桢、郑子政等等,更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学者凯尔·哈珀的研究著作《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指出对于气候与早期人类文明关系的研究已不乏其例。随之,他又例举了诸多气候变化同文明变迁的事例,如农业的起源同12900年至116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的关联、武王灭商同公元前12-11世纪前后中国大温暖期结束的关系,以及3世纪成吉思汗的崛起同温暖潮湿的气候之间的关联,等等。



最后,徐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解了气候与西汉学术思想的变迁这一主要问题。第一,借吕思勉对秦汉史研究的论点提出背景问题,认为西汉元帝之后,灾异学说迅速进入主流政治话语系统;随之又详细介绍了汉代两种灾异学说:《洪范》灾异和《春秋》灾异。第二,对西汉时代的气候作了勾勒,总体指出西汉时代处于全新世的温暖期,气候总体上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又展开具体论述,认为惠帝、高后时期气候整体趋暖,虽然发生过大旱和洪水,但总体上农业经济开始从秦末战乱中快速恢复;汉昭帝时期水灾一直是王朝的一个难题;汉宣帝幸运地遇到了西汉最佳气候时段,这为宣帝中兴的创造了天时和地利;汉元帝时期几乎是年年有自然灾害,这和汉宣帝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气候并不是唯一因素,汉元帝的因素也是灾异学说兴盛的重要原因,元帝偏好儒术,而且他受教于灾异论学者夏侯建、夏侯胜,这也推动了灾异之学的迅速兴盛。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提出了诸多有趣的问题,徐老师均做出了细致的解答。主持人马世年老师对老师的精彩讲座做出总结并表示感谢。徐老师的此次讲座,一方面使我们明白宽广的视野、跨学科的思维对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具体谈到气候变化同西汉学术变迁之间的关系,对汉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多角度研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我们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徐建委,中国人民大学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战国秦汉文学史、文献学和学术史。著作有《文献考古:关于〈左传〉〈史记〉关系的研究》《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笺证》《诗经国风新注》(合著)、《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文献的抄撰与流变》(合著)、《〈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际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等。

 

 


Baidu
sogou